长江中下游淡水虾的初步调查 - 转贴

http://www.jiancarp.com/shrimp1.htm

张建森 孙小异

(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)

长江中下游沿江及其附近的湖泊、河流里捕虾业有悠久的历史,其产量在淡水渔业中占重要的地位。为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虾类资源,并为养殖生产和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,作者对长江中下游(上海——湖北),沿江及其附近湖泊、塘堰里的淡水虾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。除标本采集外,并以江苏和湖北为重点,对重要种类和重点产区进行了较长期的采样观察。繁殖习性的研究是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同时进行的。

种类描述

(一)匙指虾料 Atyidae

1、细足米虾 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(de Man)

鉴别特征  体长15-30毫米,是一种小型的虾类。额角上缘基部1/2部或2/3处有13-17个齿,尖端常有1个附加齿;下缘有10-15个齿,比上缘的大,且排列较紧密。

步足细小,第一步足的腕节凹陷,螯的两指末端有丛毛。第五步足指节下缘排列着约50个梳状刺。

雄性第一腹肢的内肢较小,其长度约为外肢的1/4,末端尖细,边缘具羽状毛。

生活时体色透明,额角、触角和尾节常呈蓝褐色或棕红色。腹部的腹面呈淡蓝色或棕红色。

栖息地 湖边浅滩、沟渠或池塘内水草丛生的地方。渔民常用拖虾网、抡虾网捕捞。这种虾常和中华新米虾混杂在一起,但数量较少。

繁殖习性 产卵期从4-8月,以6月为最盛。母虾在4-7月间可连续抱卵2-3次,每次抱卵数为3000-5000粒。卵呈黄绿色,椭圆形,卵径为0.45-0.50×0.30-0.34毫米。刚孵出的幼体为溞状幼体,要经过9-10次蜕皮才能完成变态过程。当年的新虾,在8月初体长可达15毫米左右,并有部分雌虾开始抱卵。成熟的卵巢呈黄绿色,前端充满整个头胸甲,其后端向体后延伸,可达第六腹节的前端,这与其他淡水虾是不同的。产卵时所有的成熟卵一次排出。交配在产卵之前进行。雌虾在交配前一般都要先蜕皮。

分布 福建、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山东、河北等。

2、中华新米虾 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(Kemp)

鉴别特征 体长20-25毫米,也是一种小型虾类。额角上缘稍弯曲,有齿14-20个,下缘有齿3-10个。

第一步足的腕节也是凹陷的,螯足两指的末端有丛毛。雄性第一腹足的内肢特别肥大,呈卵圆形,其上密布小刺。外肢呈细片状。雄性第二腹足的雄性附肢甚大,呈长圆形,边缘有许多粗大的刚毛。内附肢较小。

生活时体呈深褐色或深绿色,腹部背面有一条宽棕色条纹。雄性个体较雌性的小,腹部背面的棕色条纹也较淡。

栖息地 湖边、池沼及沟荡岸边多水草的地方。产量较大。冬、春季多用拖虾网、抡虾网捕捞。俗称“糠虾”,可鲜食或制成卤虾干。

繁殖习性 与前者基本相同,但该虾卵径较大,为1.05×0.63毫米左右。抱卵数少,约50-120粒。幼体孵出后即能在水底爬行、游泳和摄食,经3次蜕皮即完成蜕皮过程。这些和前种虾大不相同。

分布 台湾、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北、北京、辽宁等。

(二)长臂虾科 Palaemonidae

3、秀丽白虾 Palaemon (Exopalaemon) modestus (Heller)

鉴别特征 体长25-60毫米。额角上缘有鸡冠状突起,其上有齿8-11个,前半部尖细无齿,下缘有齿3-4个;上下缘末端均无附加齿。头胸甲具触角刺、鳃甲刺和明显的鳃甲沟。步足细小。体形修长。体色透明。游泳敏捷。

栖息地 淡水产。生活于湖泊、河流、水库中。在较大的湖泊中,常喜群集于水面开阔、水草少、硬砂底以及清混水汇合的水域。

繁殖习性 产卵期自4月下旬至8月下旬,以6月为最盛。母虾在4-7月可连续抱卵2-3次,每次抱卵数一般为90-350粒。当年的新虾,在8月份有一部分性成熟并产卵1-2次。它们的抱卵数约为30-50粒。卵呈椭圆形,草绿色。卵径约为1.0×1.5毫米左右。成熟的卵一次产出。交配在产卵前进行。

刚孵出的幼体,体长3.5毫米左右,具较完善的附肢构造,约经3次蜕皮即完成变态过程。

分布 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山东、河北、辽宁等。

4、安氏白虾 Palaemon (Exopalaemon) annandalei (Kemp)

鉴别特征 体长25-50毫米。形似秀丽白虾。额角甚细长,基部之鸡冠状隆起较短,有齿4-6个;隆起之前方特别尖细,末端通常有1个附加齿;额角下缘有4-6齿。第二步足钳之指部甚细长,腕节则极短。后三对步足细长,指不呈爪状。第三、四对步足之腕节、长节和座节边缘具长刚毛。

栖息地 长江下游和河口附近的淡水或咸淡水中。

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,卵的形状、大小及发育近似秀丽白虾。

分布 上海、江苏、河北、辽宁等。

5、中华小长臂虾 Palaemonetes sinensis (Sollaud)

鉴别特征 体长25-50毫米。额角末端一般不超过第二触角麟片,上缘有齿4-6个(一般为5个),下缘有齿1-2个。头胸甲具触角刺和鳃甲刺,鳃甲沟明显。

生活时体色透明,身上有明显的7条横列的棕褐色条纹,其中以第三腹节上的最为明显。

栖息地 湖沼沿岸及塘堰、沟渠多水草处。

繁殖习性 产卵期自4-7月,比其他种虾稍早,持续的时间较短。卵径为1.2-1.5×1.0-1.1毫米。抱卵数少,一般在90-200粒之间。刚孵出的幼体,构造较完善,经3次蜕皮即完成变态过程。

分布 福建、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北、北京、辽宁等。

6、日本沼虾(青虾)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(de Haan)

鉴别特征 体长30-80毫米,是我国分布最广、经济价值最大的淡水虾类之一。生活时体呈青灰色,间有棕褐色斑点,故俗称“青虾”。额角上缘平直或稍隆起,有齿11-14个(一般为13个);下缘弯曲,有齿3个。雄性的第二步足特别发达,其长度约为体长的1.5-2倍;雌虾为体长的1倍左右。指节长度约为掌部的3/4,为腕节的3/5。

栖息地 喜生活于湖泊、塘堰、河渠沿岸浅滩多水草的地带。

图 日本沼虾(青虾) 绘图:张建森

繁殖习性 产卵期自4-9月,盛期为6、7月。适宜的水温是18-28℃。母虾在4-7月可产卵2-3次。当年生的幼虾,有一部分在8月性成熟并抱卵。抱卵数与体长成正比例:个体大的,抱卵数多;个体小的,抱卵数少。老虾的抱卵数约2000-4000粒左右,而当年新虾的抱卵数一般在200-500粒。雌雄虾的比例平时约为10:7,而在产卵盛期,由于雄虾在交配之后陆续死亡,因而雌雄比例变为10:4。交配在产卵之前进行。交配前雌虾先蜕皮。一般在交配后1-2天内产卵。幼虾的生长很快,6月初孵化的幼体,约经2个月,8月初体长可达20-35毫米左右,且个体较大的虾都已性成熟并产卵。在11月一般体长可达40-50毫米。雄虾比雌虾生长快 ,个体也较大。寿命约一年或稍多些,当年的幼虾,一般至翌年繁殖之后陆续死亡。

分布 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北京、辽宁等。

7、细螯沼虾 Macrobrachium superbum (Heller)

鉴别特征 这种虾和日本沼虾很相似。体长30-60毫米,较日本沼虾稍小。体表光滑,体色较淡,甲壳较薄而透明。额角稍长,平直前伸,末端显著超过第二触角鳞片,上缘有齿13-15个;下缘稍凸,有齿2-4个。雄性第二步足较细小,其长度一般不超过体长,腕节的4/5或2/3超过第二触角鳞片;两指细而直,掌部稍膨大;指节比掌部长,比腕节短,其长度约为掌部的倍,为腕节的7/10,为长节的9/10。

栖息地 同日本沼虾,常和日本沼虾混杂在一起。但数量很少。

繁殖习性 似日本沼虾。

分布 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湖北。

图1 细螯沼虾 1、额角 2、第二步足

绘图:张建森

8、粗糙沼虾 Macrobrachium asperulum (Von Martens)

鉴别特征 体长30-60毫米,较粗短。甲壳较厚,体表较粗糙,头胸甲、腹甲及第二步足上有许多颗粒状突起。额角较短,一般不超过第二触角鳞片末端;上缘平直或稍隆起,有齿7-13个(通常是8、9个);下缘呈弧形,有齿2-4个(通常是3个);额角侧脊十分明显,且颜色也较深。头胸甲发达,其长度约为额角的倍,约为腹部的3/5。

第一步足指节与掌部等长,掌部长约为腕节长的1/3,但不到长节的1/2。雄性第二步足很粗壮、强大(雌的比雄的短小),但长度比日本沼虾短,一般仅稍超过体长;各节呈圆柱状,上面布满小刺状突起;掌部为指节长的1.7倍,为腕节的1.3倍,为长节的1.9倍;座节比长节稍短;可动指和不动指内缘各有1个强大的齿和2-3个较小的齿。后三对步足呈爪状。第三对步足指节为掌节长度的1/3-2/5,掌节内缘具齿10-12个。第五步足指节约为掌节长度的1/4。腹部较短,第六腹节长为高的。尾节长为第六腹节的

尾节后半部有背刺2对,末端呈三角形,在后侧角刺之间有1对粗大的尾毛和7对羽状毛。

生活时体色较深,呈深褐色,腹部背面从前至后有一条很宽的棕黄色条纹,头胸甲上也有一些条纹。

栖息地 湖沼沿岸、河边水浅多水草处。

繁殖习性 交配和产卵与前述虾类相同。产卵期自4-7月,比日本沼虾稍早些。母虾在4-7月间可产卵2-3次。在当年的新虾中,有一部分可在8月份性成熟并抱卵。卵甚大,约为1.7-1.9×1.3-1.5毫米。抱卵数少,一般为100-200粒。刚孵出的幼体器官构造较完善,经3次蜕皮即完成变态过程。

分布 浙江、上海、江苏

图2 粗糙沼虾 1、头胸甲和额角 2、第二触角鳞片 3、第二步足 4、第五步足

绘图:张建森

讨论

(一)细螯沼虾M.superbum (Heller)首先是赫勒(Heller)于1862年在我国上海发现命名的。此后奥特曼(Ortmann 1891)将该虾列入文献,但没有进行描述和提供新的资料。库蒂雷(Coutiere 1901)研究了马达加斯加和桑给巴尔的标本,认为它和Heller所描述的属于同种,但霍特威斯(Holthuis)认为Couere所描述的不是细螯沼虾,而是另一种沼虾 M.scabriculum的未成熟个体帕里西(Parisi 1919)和喻(Yu 1931)先后也从上海采到两种沼虾皆鉴定为细螯沼虾,但Parisi的所谓细螯沼虾,实际上乃是日本沼虾M.nipponensis的雌性个体。此外,德耀英(Derjauin 1930)、布尔多夫斯基(Buldovsky 1933)以及伯斯坦(Birstein)和维诺格雷多夫(Vinogra dov 1934)等人,都有过关于细螯沼虾的报道,标本取自西伯利亚。不过,它们却不是细螯沼虾,而可能是粗糙沼虾M. asperulum.

从此可看出,细螯沼虾自Heller命名以来,对它的研究是很不够的,描述较混乱,甚至有的是错误的。

细螯沼虾和粗糙沼虾显然不同,但和日本沼虾则容易混淆。其主要区别是:细螯沼虾的额角稍长;第二步足细小、光滑,一般不超过体长;可动指和不动指细而直,掌部较膨大,指节比掌部长。

从以往的报道看,真正细螯沼虾的标本都取自我国的上海及其附近,它的分布范围似较狭窄。但据作者的调查,该虾在湖北也很常见,因此,有关它的地理分布情况,还有待进一步地调查研究。

(二)粗糙沼虾 M . asperulum (von Martens)在德曼 (de Man 1904)、肯普贤 (Kemp 1918)、Yu (1931)和Holthuis(1950)等人的文献里曾有过记载。不过一般却比较简短,记述的也不尽相同。de Man 指出该虾的第三对步足的指节短而粗,但Kemp的标本却较细长。Yu指出该虾第三对步足的指节有长短两种情况,并根据该步足指节的长短、额角与头胸甲的比例以及额角齿的排列情况等特征定了一个新变种 Palaemon asperulus __var . bervirostris . Holthuis 认为他的标本最显著的特征是后三对步足的指节细而长。但遗憾的是,他只有一只标本,且为未成熟的雌性个体。

作者通过对粗糙沼虾的成体、幼虾及幼体发育的观察,发现该虾的后三对步足指节的长度,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所不同:在幼体或幼虾阶段较细长,成体阶段则较粗短。上述作者都没有指明他们的标本的年龄和个体大小,Yu所述的第三步足指节的长与短也很不显著。因此,若要判断他们的记述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,确实比较困难。

头胸甲与额角长度之比以及额角上下缘的齿数基本上是稳定的,但也有一个变异的范围。Yu指出该虾头胸甲的长为额角长的1.333-1.5倍,它的变种是1.5-1.333倍。看起来似乎是不同的。但据作者对较多标本的观察,这是一种正常的变异范围。总的说,该虾额角较短,一般不超过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。这是种的特征之一。但是,在这个范围之内,假有稍长一些或稍短一些的。额角上缘的齿数,一般是8个或9个,但也有或多或少一些的。额角下缘的齿数通常是3个,但也有2个的。额角上缘眼眶后上方的齿数一般是2个,且排列较均匀,不过同样也有例外。因此,作者认为Yu依据上述各特征所定的变种,忽视了种内个体间的差异,似乎还有商讨和研究的必要。

作者认为,在对虾类进行分类鉴定时,应该考虑到研究对象的性别、年龄和产地。要分析较多的标本,排除个体间以及不同生态条件或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差异。除了形态性状描述外,对其习性和幼体发育的研究也是必要的。

原载:张建森 孙小异等,1981,动物学杂志,P1-6,科学出版社,北京。

日本《养殖》杂志,1983年,第三期全文译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