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整十天,艾热提的日程安排紧凑得几乎没有间隙。从南汇到海宁,从萧山到临安,参观龙头企业、考察“农家乐”、走访专业市场,天天紧张得像打仗。村民年收入多少?村办企业股权结构怎样?道路整治谁出钱?一路上,艾热提一面抓紧提问,一面感叹:“真应该早几年就来看看了!”
艾热提来自新疆阿克苏,他参加的是上海专门为对口支援地区开设的干部培训班。不过,与众不同的是,这个培训班的直接操办者并非政府部门,而是一个名为“展望计划办公室”的非政府组织。
“政府购买非政府组织的‘专业服务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,但上海在服务全国工作中引入这种做法,则是新尝试,”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胡雅龙说,“这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。”近几年,上海为促进对口支援地区的发展,加大了培训当地人才的力度。迄今为止,已经有6000多名西部各类人员到沪接受了培训。然而,一次培训十天半个月,涉及党、政、经、教、农、科等各领域,既要邀请教师,又要安排参观,需要花费大量精力,政府部门常常苦于资源人手两不足。
能否购买非政府组织的“专业服务”?2005年,“展望计划办公室”进入了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视野,双方合作成立了“上海对口支援展望计划”,专门为中西部培训人才。“展望计划办公室”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麾下的非政府组织,从2000年开始培训西部人才。因为多年从事培训,“展望计划办公室”拥有的政府部门所不具备的专业资源———一个200多名专家规模的智囊库,分类为40多个专题;在长三角地区拥有40多个固定的考察点;以及大量组织培训班所积累的经验。“每一次开课,我们至少有三名专家可以备选,”展望计划公益促进中心培训部副主任刘文军说,“每一次考察,我们都可以迅速找到合适的考察点。”眼下,长三角的固定考察点还在不断扩展之中。
非政府组织的“非赢利性”,使得“展望计划办公室”在众多商业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。“我们不是企业,目标是为了服务西部大开发,而不是利润最大化,这和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。”刘文军说。记者跟随培训班采访时发现,“展望计划办公室”特别抠门———学员吃饭都是十分简单的工作餐,住的是经济旅馆,能省则省。“原来以为这又是一次借培训之名的旅游活动,”来自新疆的赖慧英说,“事实上,他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。”因为不求利润,“展望计划办公室”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。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一位人士估算,政府购买这样的“专业服务”,“人均培训成本大约可以下降三分之一。”
政府“脱身”之后,从“操作者”转变成“监督者”———事先参与课程设置,安排人员全程跟踪,事后效果评估,以及定期审计。这种“购买+监督”的模式,使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各就其位,运转得更为顺畅。一些专家指出,政府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时代正在远去,随着非政府组织的发育,越来越多的行政职能将会“外包”,这将形成更为和谐的运行机制。据了解,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正在和另一个非政府组织市科协洽谈关于“远程网开发运行”的项目。“用不了一两年,这些事情都不再是新闻了。”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一位干部说。
本报记者潘乐群杨健